ISO9001 ISO9001

全国服务热线:

400-6262-951
13660601583

“中国标准”走出去应采取聚焦战略

发表日期:2018-10-09 来源:本站 点击:64

“中国标准”走出去应采取聚焦战略

刚刚在北京结束的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再次将中国标准工作聚焦在世界舞台中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也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角色转变。

  据媒体报道,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由中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加。截至今年5月,中国已有189项标准提案成为ISO的国际标准,特别是在高铁、核电、通信、汽车等领域,中国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比如从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展了“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过去的“欧标”与“日标”,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曾有韩国媒体这样报道,“包括高铁、核能等在内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由此带来的是‘中国行业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和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更多的“中国标准”走出去,变成“世界标准”。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一直都被视为最高追求。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与发达国家和标准化强国相比,我国的标准国际化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国标准”国际认可度不高,与我国贸易大国地位不相称;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不多,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7%;以企业为主体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一些重点领域、重大战略中,标准化手段运用得还不够;国际标准化人才缺乏,尤其是能够熟练驾驭国际规则的技术型专家非常短缺。

  正是基于此,中国制定并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中国标准国际化水平。习近平主席在给第39届ISO大会的贺信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深化标准合作,加强交流互鉴,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应当采取聚焦战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39届ISO大会并讲话时强调,要更好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必须聚焦关键、突出重点。这种“聚焦”,首先就应当聚焦“中国制造”的优势产业,发挥标准在全球贸易中的“护照”作用,通过“中国标准”更好地带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目前,在高铁、核电、通信等领域,我国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范例,应该让更多的“中国制造”优势产业借鉴这些成功的案例,推动更多的“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这种“聚焦”,还应当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说,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增强和标准化工作的不懈努力,“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的数量、中国承担世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秘书处和担任主席的数量都创造了历史,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很多的标准和TC秘书处、主席都集中在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领域。换言之,很多产业属于发达国家朝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业,并非发达国家的重点和战略性产业。在承接好标准产业转移的同时,“中国标准”还应当更加注重“竞技”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大多代表着未来全球的发展方向,也还处于群雄争霸的时代,给了后来者和追赶者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这种“聚焦”,也应当聚焦在企业身上。“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确立标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不变信条。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要将不断升级的标准与富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好结合,鼓励企业做标准的领跑者,在追求高标准中创造更多优质供给,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企业不仅是标准实施的主体,也是标准竞争的主体,还是创造优质供给推动消费升级的主体,当更多的中国企业像微软、苹果一样成为一个产业全球标准的制定者时,必将会有更多“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