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核心战略。2014年,我国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信息化领导小组,彰显出中央保障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的坚强决心。作为网络安全保障的基础手段之一,信息安全认证在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重视质量提质增效升级的大背景下,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
支树平局长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和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上强调,认证认可工作要创优服务、创新治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作为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部门,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以下简称“信安中心”)如何贯彻这一思路?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该中心主任魏昊。
魏昊在盘点过去一年工作时,言语中不时出现“创新”“突破”“支撑”及“信息安全认证”等词语。
创新,主要体现在推进新业务上。2014年,信安中心针对社会需求,启动了6类物联网产品认证。着眼保护企业集团财务数据安全,推出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软件认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物流领域扩项,并首次颁发了灾难备份与恢复服务认证证书。
突破,主要体现在检测技术提升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由该中心建设的信息安全产品国家质检中心,检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基准实验室检测能力覆盖率已超过85%。组建了事业部,对业务运行机制进行了优化调整;设立了7个分中心,基本建立了覆盖完整的工作体系。
支撑,主要体现政策和标准研究上。该中心研究提出的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对策建议,多次报送国务院并得到批示。围绕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的建立,做了大量技术支撑性工作;牵头或参与制订的1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正式发布。
信息安全认证发展的政策性利好与机遇交互,自身发展的需求与各类新挑战并存。展望2015年,魏昊表示,信安中心将紧紧围绕信息安全保障、质量安全等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总局“十二字方针”,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服务体系,强化基础建设,着力提升能力,努力开创信息安全认证新局面。
当前,信息安全保障需求的不断涌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魏昊透露:“信安中心今年第一个工作重心,就是推进创优服务。”着力点之一,就是主动贴近国家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保障需求,找准切入点,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技术支撑,不断推进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的完善。着力点之二,就是要持续做好创新。一方面,拓展产品认证范围,筹备开展手机管理软件安全认证,做好信息安全产品国家抽查工作,在质量安全中加大信息安全元素的份量。另一方面,针对社会需求,不断开发新的认证项目,启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认证、电子商务规范认证,开展安全运维、安全开发等方向的服务资质认证,并实现人员认证的进一步扩项。着力点之三,就是要根据检测业务的政策性和市场性兼而有之的特点,不断探索质检中心和基准实验室服务社会的着力点,为政府和广大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个重心就是推进创新治理。”谈及创新治理,魏昊用三个“围绕”阐述了推进思路。一是围绕工作体系创新,把握认证机构治理特点和规律,推进工作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设立分中心,丰富网点布局,拓展服务链条。二是围绕管理创新,把握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方向,推进业务运行机制改革,整合业务,优化管理效能,激发内部活力,驱动事业发展。三是围绕支撑手段的创新,把握信息化建设这个关键抓手,继续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认证业务管理系统、服务器和终端虚拟化平台建设工作,体现信息安全专业机构的特色和优势。
“归结到一点,信安中心今年将立足新起点,开拓新思路,寻求新机遇,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为保障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魏昊坚定地表示。